首页 部门动态 部门概况 理论学习 思政在线 新媒体中心 普法教育 统战工作 通知下载专区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在线 >> 正文

办好“关键”课程,教师是关键

2019-09-25 | 党委宣传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一开始,就旗帜鲜明、言简意赅地提出办好思政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问题,提出思政课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办好“关键”课程,教师是关键。

办好思政课大有可为

思政课作为“关键”课程,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为根本依据的。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的历史,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对办好思政课“关键”课程的新时代意蕴作了深刻阐释。他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更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作为办学的战略导向。对于高校来讲,“关键”课程、“不可替代”课程的意蕴更在于,办好思政课是关系到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的大问题。将思政课确定为“关键”课程、“不可替代”课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方向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新时代,我们比以往更有信心办好思政课。这是因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思想政治上的根本保证;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更具说服力的学理上和实践上的有力支撑;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更具感召力的思想文化上的深厚力量;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提供了更为牢固的重要基础。“根本保证”、“有力支撑”、“深厚力量”和“重要基础”四个方面的基础和条件,增强了办好思政课的底气和底蕴,极大地提升了办好思政课的信心。

这四个方面的基础和条件,要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实践和实效,关键要依靠广大思政课教师尽心尽力、勇于担当、砥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既是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肯定,也是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期望。思政课教师队伍要加强“三可”、“三为”建设,积极推动四个方面的基础和条件转化为思政课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关键”课程在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上的“不可替代”作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思政课教师应切实提高自身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从思政课教师在“关键”课程中承担的关键作用的高度,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个要”的新要求,是思政课教师应该具有的核心素养。

“六个要”的要义在于:一是政治要强,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二是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三是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四是视野要广,引导学生从历史、现实和未来广泛的内在联系中,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五是自律要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六是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

“六个要”是对思政课教师素养的高标准,包含了对思政课教师在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和教学水平上综合素质和内在修养的全面要求。“六个要”也是对思政课教师素养的严要求,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和社会思潮嬗变直接相接、与党和国家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和根本任务休戚相关、与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实际的发展密切相联。适应思政课独特需要而提出的这些素养,需要经过百倍努力、锲而不舍才能淬炼而成。“六个要”还是对思政课教师素养的新期望,思政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既是思政课的主要内容也是最新内容。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要着力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和理论素养,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工作,适应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期望。

“六个要”的核心素养凸显了对思政课教师思想魅力、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的要求。在思想魅力上,思政课教师要信仰坚定,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成为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有传道情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投入真情实感,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执着追求,切实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学术魅力上,思政课教师要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广泛涉猎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广阔的知识视野、理论视野、历史视野、国际视野,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在人格魅力上,思政课教师要遵守教学纪律,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播正能量;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立足于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修身修为,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理论滋养、思想引导、人生启迪和精神力量。

“六个要”是思政课教师应该着力淬炼的核心素养,也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全面提升教学科研水平的内在要求和发展方向。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高“六个要”核心素养,在办好“关键”课程中真正担当起并发挥好关键作用。

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

办好思政课“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要淬炼自身的核心素养,即“六个要”,这主要是“内化于心”的过程;另一方面也要“外化于行”,练就“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的真本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是思政课教师发挥关键作用、练就真本领的理念和方法,是由“内化于心”转化为“外化于行”的根本遵循。

“八个相统一”就是:一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二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三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四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五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六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七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八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八个相统一”贯通于思政课教学内容、环境、过程、形式和方法等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是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打好这八个方面的“组合拳”,根本上就是要使思政课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思政课教学“知、情、意、行”相统一。

“八个相统一”是理念和方法,也是对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的深刻阐释。“八个相统一”是以新时代铸就的办好思政课的“根本保证”、“有力支撑”、“深厚力量”和“重要基础”为基本前提的;同时,也是以新时代思政课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发展方向为主要根据的。教师要更好地发挥关键作用,就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让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在学生乐于接受的样式上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使思政课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学习、思想、生活和成长成才的实际,真正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可替代”的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整体过程中,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核心素养和根本要求,是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发展,对于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关键”课程的改革创新、更好发挥教师关键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作者:顾海良,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上一条:陈宝生:让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到每一个学生 下一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关闭

热点信息
Baidu
map